在到烏茲別克之前,我很難想像這個遙遠的國度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飲食文化。一個地方的食物,代表著不僅是當地人的口味,很多時候更是體現了自然風土民情。因此,透過觀察烏茲別克的飲食,我才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這個地方自然環境、文化及歷史。
作為過往蘇聯的成員國,烏茲別克在很大的程度上接受了許多俄羅斯的飲食習慣及特色料理,例如佐餐絕不可少的麵包,以及俄羅斯餃子(Manty)和眾多以莳蘿(Dill)做為調味的湯及燉菜。但在另一方面,它也保留著許多中西亞共同的特色菜,最著名者當以抓飯(Plov)作為代表。而在烏茲別克用餐,菜單的編排也可以看出歐洲飲食文化的影響,從湯、前菜、主菜到甜點的順序,搭配著中亞獨特的菜色,讓人有時也疑惑自己到底是身處亞洲,抑或是歐洲呢?

總是加入蒔蘿調味的湯品
在食材方面,由於是回教國家的關係,烏茲別克人最常吃的肉,不出牛、羊、雞三種。但令我驚訝的是,我在餐廳的菜單上也曾經看到豬肉料理,據信是因為烏茲別克人並非全數”遵循”回教教義,而大部分只是”相信”而已。另外在蔬菜的種類的選擇上,烏茲別克料理顯得有些貧乏(實際上吉爾吉斯也一樣),大部分就是番茄、茄子、紅椒、黃瓜及包菜的排列組合而已。這也許是因為氣候及土壤不允許栽種葉菜類植物,也或許是因為因為缺乏乾淨的水源清洗菜葉,又或者只是因為寒冷的氣候環境,讓當地人偏好高卡路里的蔬菜而非含水量高的葉菜。

佐餐絕不可少的麵包,以及大部分以番茄、黃瓜、紅椒及茄子所做成的飯前沙拉
以下我將分享在烏茲別克曾經品嚐過的料理,帶大家一起赴一場味蕾的饗宴:
抓飯(Plov)
抓飯可以說是烏茲別克人引以為傲的食物,而且特別的是,每個家戶的男主人可都是以會做自己拿手的抓飯為傲,每逢佳節,下廚做一鍋香噴噴的牛羊肉抓飯分享給街坊鄰居,可是令人再驕傲也不過的事情。說抓飯是烏茲別克的國菜可是一點也不為過,在首都塔什干,可是還有一個專門的中亞抓飯中心呢!

看這油亮亮香噴噴的抓飯,是否讓人食指大動呢?
抓飯的作法,是以帶骨的牛肉或羊肉和洋蔥作為鍋底以油香煎,之後再陸續加入紅蘿蔔、葡萄乾,並以鹽巴及小茴香(Cumin)調味,最後再加入米並以水加以覆蓋,慢火燉煮至米蒸熟為止。這種作法其實與西班牙海鮮燉飯有異曲同工之妙,只是材料和風味置換成中亞風情罷了。

以帶骨羊肉和洋蔥拌炒鍋底

加入紅蘿蔔並調味

最後加入白米並加水悶熟

就是香噴噴的一盤盤抓飯啦
其實,一路從中亞、南亞、伊朗到土耳其,每個國家都有類似抓飯的料理,只是名稱各異,有的稱之為Pilaf,而烏茲別克稱之為Plov。至於其中風味之高下優劣,就只憑個人喜好了。
俄羅斯餃子(Manty)

俄羅斯餃子(左)與湯拉麵(右上)
看上去很像台灣的小籠包吧! 但是實際上Manty除了大了兩倍以上之外,裡面的餡料主要以切塊的羊肉和切碎的洋蔥為主,而且食用時沾優格醬一起入口。我前一兩次吃時還蠻喜歡這特別的口味,但多吃幾次後,卻有點被餡料裡過油的羊肉給嚇到,不僅油膩,還讓我火氣大到隔天說個話都要噴火。
拉麵 (Lagman)
我想這和中國西北邊的拉麵飲食文化有所相通,以牛肉蔬菜高湯為主要湯底,並加入在地蔬菜紅蘿蔔、番茄、紅椒等,最後佐以粗獷肥厚的麵條,是道頗能讓我在中亞一解鄉愁的菜色。不管是從烏茲別克的哪家餐廳,抑或是到了吉爾吉斯,只要點這道菜就保證不會餓到肚子。拉麵在中亞一般還有分湯的或乾的,讓我不禁想起了台灣的陽春麵也有分乾的或湯的呢!

乾式拉麵
Somsa餃子

包肉餡的Somsa餃子
這餃子讓我想到了南亞印度、斯里蘭卡的咖哩餃,裡面除了包肉餡之外,也有全素食包南瓜的Somsa,滋味很是不錯。
Shashlik烤肉
這其實就是烤肉串,大部分在烏茲別克吃到的烤肉都是以牛肉為主,但有的店家是以切塊的肉去烤,有些則是以絞肉做成的肉串,兩種肉串滋味各有千秋,但共同的是食用時都會配上切絲的醋漬洋蔥,讓油膩的牛肉配上清爽的洋蔥,可謂絕配。
看完了這些烏茲別克美食,您是否也會想要來試試看呢?
分享一下那個拉麵⋯在中國新疆的另一個名稱,叫做「拉條子」,內地也有叫「拌面」,也是我家的家常飯啦!超級好吃!